螺丝新闻

钛螺丝冷镦材料选择及金属性能

发布:钛螺丝 浏览:
今天我们对钛螺丝冷镦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整理了详细的内容,加强各位对冷镦材料的学习。

冷镦材料的技术信息
  
      了解、熟悉和理解这些信息,对我们合理选用和使用冷镦材料,会有极大的帮助。
材料牌号:如Cr12MoV、20Mn、SKH9、 M42、1022、306等;
化学成分:C、Si、Mn、Ni、Cr、P、S等;
热处理状态:退火、淬火、回火、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等;
机械性能:σb、σs、δ5、ψ、αk、HB、 HRC等;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适应冷热加工的能力,称为加工工艺性能,简称工艺性能。工艺性能好的材料易于承受加工,生产成本低;工艺性能差的材科在承受加工时工艺复杂、困难,不易达到顶期的效果,加工成本也高。

一、锻造性能
       重要零件的毛坯往往要经过锻造工序。材料承受锻压成型的能力,称为可锻性。
       金属的锻造性能可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强度)来衡量。金属承受锻压时变形程度大而不产生裂纹,其锻造性能就好。
        金属的锻造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加工条件。

二、焊接性能
  金属材料采用一定的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结构形式,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称为金属的焊接性。
  影响钢的焊接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钢的含碳量,随着含碳虽的增加,焊后产生裂纹的倾向增大。钢中其它合金元素的影响相应小些。

三、切削性能
  金属材料承受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称为切削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以及接受变形的能力。

  强度是衡量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塑性是衡量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接受变形的能力。

1、拉伸试样


2、拉伸曲线
  拉伸曲线表示试样拉伸过程中力和变形关系,可用应力-延伸率曲线表示,纵坐标为应力σ,σ=F/S0,横坐标为延伸率δ,δ=Δl/l0。


  拉伸曲线的形状与材料有关,由图可见,在载荷小的oa阶段,试样在载荷F的作用下均匀伸长,伸长量与载荷的增加成正比。如果此时卸除载荷,试样立即回复原状,即试样产生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当载荷超过b点以后,试样会进一步产生变形,此时若卸除载荷,试样的弹性变形消失,而另一部分变形则保留下来,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强度
  强度是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通过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是材料产生屈服时对应的应力值。用符号σs表示,单位是N/mm2或MPa,大小为载荷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即:

  式中: Fs-材料屈服时的载荷(N);
              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符号σb表示,单位是N/mm2或MPa,其大小为材料最大载荷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表示,即:

  式中: F -材料屈服时的载荷(N);
              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4、塑性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塑性指标有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断后伸长率,又称延伸率,标准试样的断后伸长率用δ表示,指试样被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比值的百分率。即:

  式中: l1-试样被拉断后标距的长度。
              l0-试样原始标距。
  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截面积的收缩量与原截面积之比的百分率,用符号ψ表示。

金属材料的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更硬物体压入时所引起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见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和里氏硬度(HL)等。
1、布氏硬度(HB)


  压头的材质有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两种,当压头材质为淬火钢球时,布氏硬度用HBS表示,适用于测量布氏硬度≤450的材料;当压头材质为硬质合金时,布氏硬度用HBW表示,适用于测量布氏硬度在450~650范围内的材料。

2、洛氏硬度(HR)

  用一定载荷将压头压入材料表面,根据压痕深度表示硬度值。根据压头和载荷的不同,洛氏硬度分HRA,HRB和HRC。
试验规范:

  
3、维氏硬度(HV)

  维氏硬度是用一定的载荷将锥面夹角为136°的正四棱锥金刚石压头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试样表面就留下压痕,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压痕表面积,载荷F除以压痕面积S所得值即为维氏硬度。维氏硬度用符号HV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4、里氏硬度(HL)
  里氏硬度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R—冲击体回弹速度;
               A—冲击体冲击速度。